找到相关内容15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rdquo;,只有制心,才能精勤修行。儒家有修身、慎独之说,佛家则要求“当自端心,正念求度”。端心、正念,当为出家修行之根本出发点。佛教修行有八正道,正念、正见、正思惟为其中之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561612.html
  • 弘一大师生母王太夫人忌辰的重大发现及其研究

    这样说:二一,慎独。吾等凡有所作所为,起念动心,佛菩萨乃至鬼神等,无不尽知尽见。若时时作如是想,自不敢胡作非为。曾子曰:‘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’又引诗云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此数语...

    刘继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2764878.html
  • 禅画梳解

    儒学的“慎独”,也许只是个理想,只能无限地接近,所以我们对它们的研究也必须随之相对化。不管如何,禅家理想,还是力求主客互融、内心澄明,把握义理,经历所谓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经由所谓此处、空无边处、...

    崔自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582056.html
  • 试论杨仁山对晚清佛教状况的教理反思

   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)[17]。他标榜净土信仰之虔诚信仰与往生愿力,以对治禅宗末流,从思想史上看,甚近于晚明刘宗周以慎独之学对王学狂禅末流的批判,——皆以虔敬内敛之修为,矫诃佛骂祖,游谈无根之虚浮风气也。...

    姚彬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783492.html
  • 学佛十讲

    不能为人家所看得到的念头,相当于“卷之则退藏于密”的密或“慎独”的独。这样讲起来,“行藏”两个字,就可以将一切人事并包在内。占书是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4984371.html
  • 重视并抓紧佛教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

    。欲学佛法,先须克己慎独,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。若此人者,乃可谓真佛弟子。若其心奸恶,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,何异先服毒药,后服良药。欲其身轻体健,年延寿永者,其可得乎。”《(正)与丁福保书》   “...

    张跃生

    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43261210.html
  • 心灵疗法原理

    一个至极真理,必须有心灵觉悟上的切磋琢磨的功夫,加上博学之,慎思之,审问之,明辨之,笃行之的意诚心正,知、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的静思的慎独的内圣功夫。思想上的轻而一举的认识理解,会产生错误的觉悟。认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03216445.html
  • 重视并抓紧佛教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

    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欲学佛法,先须克己慎独,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。若此人者,乃可谓真佛弟子。若其心奸恶,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,何异先服毒药,后服良药。欲其身轻体健,年延寿永者,其可得乎。”《(正)与丁福保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443660.html
  • 净土宗教程(1)

    方面,滑入每况愈下的颓况,时至今日,颇有愈演愈烈之势,有识之士都在寻找重建当代中国道德的途径。对此道德颓势,印光大师开具了一剂良方:张扬因果报应之事理,建构内心道德调控系统(慎独自律),居今之世,欲得...

    魏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543699.html
  • “无我” 论

    菩提心,有了菩提心,就是最终解脱的关键。 要想获得无我的“禅定”境界,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当下一念是“有我”,还是“无我”。“有我”就是私心,就是恶;“无我”就是无私,就是善。儒家提出“慎独”的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1645883.html